6月9日至10日,備受關注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在山東青島舉行。這也是繼2012年的北京峰會之后,時隔六年上合組織再次回到了中國。“在經貿合作方面,上合組織也形成了一些機制,比如在運輸便利化方面??偟膩砜?,經貿相對安全還是薄弱一點,未來在這些在經貿方面合作的空間較大。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目前呼聲比較高的是上合自貿區。在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因素抬頭的背景下,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可以成為全球化的新的推動力,同時可以通過上合組織平臺進一步推動貿易便利化、自由化等。
此外,可以推進上合組織銀行,像亞投行、金磚銀行等。目前,上合組織在投融資方面還沒有一個合作機制,其實在互聯互通、產能合作方面等,有很多項目有巨大的融資需求,空間很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梅冠群在接受鳳凰網財經專訪時表示。
“上合組織是中國提出的一個方案,是國際政治規則上的一個創新,歷來是中國外交非常重要的方面。今年中國有四大主場外交,上合峰會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博鰲亞洲論壇、中非合作論壇、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尤其是在國際形勢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因素抬頭的背景下,召開這個峰會意義重大,非常不一般,”梅冠群表示。
為何這次上合峰會意義不一般?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在黃浦江畔宣告誕生,這是首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以“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為基本內容的“上海精神”,被寫入成立宣言,成為上合組織成功發展的重要思想基礎和指導原則。繼2012年的北京峰會之后,時隔六年上合組織再次回到了中國。此次峰會是上合組織的第十八次峰會,青島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后,第三個舉辦上合組織峰會的中國城市。同時,青島峰會也是上合組織擴員后的首次峰會。
“上合組織是中國提出的一個方案,是國際政治規則上的一個創新,歷來是中國外交非常重要的方面。今年中國有四大主場外交,上合峰會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博鰲亞洲論壇、中非合作論壇、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尤其是在國際形勢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因素抬頭的背景下,召開這個峰會意義重大,非常不一般,”梅冠群表示。
那么,這次上合峰會有哪些看點?梅冠群認為,從內容上,這次會有兩個比較大的主題,一個是安全的主題,上合成立之初就是未來解決安全問題,包括恐怖主義、跨境犯罪等問題。此外還有經濟方面的問題,上合組織逐漸推出多邊合作的經濟功能,未來在投資方面可能會有一些合作,形成一些共同的宣言或者協定。未來在推進“一帶一路”合作,推動上合組織與“一帶一路”融合發展,多邊經貿合作方面也會形成一些共識。
“一帶一路”和上海合作組織有著天然的聯系。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伙伴國都位于“一帶一路”沿線。各成員國將就共建“一帶一路”達成怎樣的新共識,是本次青島峰會的一大看點。分析認為,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投融資平臺,可以同時為二者提供支持。
梅冠群認為,上合組織可以是落實“一帶一路”很好的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來強化經濟功能,是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聯系落地,形成一些機制。各個組織的關系不是交叉的關系,更多是互補的關系。“上合組織2010年成立至今,運行多年,機制比較成熟,各個國家關系較好,這是一個優勢。此外,上合組織成員國在安全問題上協商能力比較強。國家政治互信度比較高,分歧較少。這是上合組織的優勢”
如何推進成員國合作?
自2001年成立以來,上海合作組織先后簽署了一系列有關區域經濟合作的法律文件,其中主要包括《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間關于區域經濟合作的基本目標和方向及啟動貿易投資便利化進程的備忘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多邊經貿合作綱要)實施措施計劃》、《上海合作組織至2025年發展戰略》、《2017—2021年進一步推動項目合作的措施清單》等文件,明確了區域經濟合作的目標、任務和措施。在此基礎上,成員國還在海關、交通運輸、金融合作、電子商務、農業等領域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
2017年上海合作組織6個成員國(中、俄、哈、烏、吉、塔)GDP總額約為12.63萬億美元,比2001年的1.67萬億美元增長了7.56倍?!渡虾:献鹘M織黃皮書: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2018)》提到,2017年上海合作組織六個成員國貿易總額為4.90萬億美元,2001年這一數字則為6720億美元,增加了7.2倍。其中,中、俄、哈、烏、吉、塔六國的貿易額分別比2001年增長8.2倍、3.73倍、3.7倍、4.5倍、5.9倍、2.6倍。印、巴加入后,2017年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貿易總額則達到5.719萬億美元, 區域貿易規模進一步擴大。
“在經貿合作方面,上合組織也形成了一些機制,比如在運輸便利化方面??偟膩砜?,經貿相對安全還是薄弱一點,未來在這些在經貿方面合作的空間較大。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目前呼聲比較高的是上合自貿區。在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因素抬頭的背景下,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可以成為全球化的新的推動力,同時可以通過上合組織平臺進一步推動貿易便利化、自由化等。此外,可以推進上合組織銀行,像亞投行、金磚銀行等。目前,上合組織在投融資方面還沒有一個合作機制,其實在互聯互通、產能合作方面等,有很多項目有巨大的融資需求,空間很大,”梅冠群表示。
梅冠群還提到,在國際產能合作方面,上合組織國家合作共贏較大。他分析道,這些國家經濟結構基本上是互補的,印度去年加入成為成員國,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消費市場比較大,中國制造能比較強,印度的服務業比較強,印度制造能力也正在提高,俄羅斯中亞國家能源比較豐富,互補性比較強,所以,通過產能合作、產業轉型相互合作發展的空間比較大。
梅冠群認為,推進上合自貿區,在關稅、降低貿易壁壘,推進貿易便利化會有一些政策。“比如中國和東盟自貿區從1.0版走向2.0版,我認為上合自貿區可能也會經歷這個過程,最開始可能從關稅、配額、貿易壁壘等方面開始做,逐漸再推進投資便利化,再推進資金往來便利化,人員流動便利化,逐漸形成一個自貿區?,F在上合組織中,包括俄羅斯和歐亞聯盟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關稅同盟,中國和巴基斯坦也有自貿區,所以未來可以把這些機制整合對接一下,汲取共同的標準,形成一套新的規則,建立一個比較大的自貿區體系。
而對于上合銀行,梅冠群認為,現在還處于一個倡議構想階段,已經成立的亞投行和金磚銀行主要聚焦在基礎設施這部分合作。如何成立上合組織銀行,各個成員國出資方式成立上合銀行來解決區域之間的互聯互通,基于互聯互通的產業轉移、產能合作提供一些融資需求。它的運行標準可以參照亞投行,因為亞投行現在運作比較成熟,三大評級機構的評級非常高,可以參考采用國際化公開公正透明的方式來運作。
擴員后,經貿合作有何期待?
去年6月15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了上合大家庭,這也是上合組織自成立以來的首次擴員。自2005年起,印度和巴基斯坦就成為上合組織的觀察員國。青島峰會也是上合組織擴員后的首次峰會。擴員后,外界比較關注成員國在經濟合作方面將如何開啟合作通道?尤其是中印兩大經濟體,在經濟合作上的關系應該是怎樣的?
梅冠群分析道,從外交關系來說,中國跟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特別是中巴經濟走廊現在投資了大概800多億美元,可能很快進入一個收獲期,發展空間比較大。中國和俄羅斯關系比較好,特別在能源貿易方面合作規模比較大。中國和中亞國家在能源貿易方面發展也比較好,比如天然氣、油氣管道都已經建成了,經濟貿易合作比較不錯。“總的來說,中國和印度市場合作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因為中國和印度兩個經濟體規模都比較大,人口都比較多,但之前可能有一些政治互信問題,發展合作還不是很充分,不過潛力是非常大的。”
近年來,很多分析往往將中國和印度的經濟規模、經濟結構、發展潛力等進行對比。最新的數據顯示,印度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7%,大幅高于上一季度修訂后的7%,也是近兩年來的最快增速。這意味著,印度連續兩個季度坐穩全球最快增長大型經濟體的寶座。今年一季度,中國的經濟增速為6.8%。
“印度和中國比較優勢有一些相似點,人口較多,勞動力相對低廉,但是總的來說,印度相對中國的發展階段還是有一些差距的,現在可能還構不成競爭,合作空間更大。我們此前調研發現,印度制造業、基礎設施方面跟中國差距還比較大。中國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改革開放,印度在90年代初才正式推進改革開放,相對于中國,印度在改革開放推進時期就落后了十年。中國早十年就從發達國家承接產業轉移,印度就相對滯后一點了。印度相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程度可能至少落后十年左右,十到二十年的差距。”
梅冠群補充道,中國的制造業比較強,世界工廠,印度在服務外包方面比較突出。從產業轉移角度來看,全國經歷了幾次產業轉移,最早從歐洲轉移到北美,在從北美轉移到日本,之后又轉移到亞洲四小龍,此后又轉移到中國,未來主要方向還是向南亞和非洲轉移,印度承接了中國的部分產業轉移。
梅冠群強調,“中國的優勢在于密集型轉向高質量密集型,高附加值向全球化攀升的階段。中國未來要突出質量的優勢,尤其是技術創新、只是產權的優勢。中國以后的競爭對手是發達國家,和發達國家競爭全球化高端產業鏈,不是和落后國家爭奪低端產業。”